從空中俯瞰浙江,山海共生,綠藍潑墨。山與海,既賦予了之江大地多姿多彩的自然圖景,也成為區域協調發展之間一度難以跨越的溝壑。
本世紀初,浙江有26個相對欠發達縣、300多個相對欠發達鄉鎮,特別是麗水、衢州和舟山三地,地域面積占浙江全省的27%,經濟總量只有全省10%,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僅為沿海發達地區一半。統籌山海協調發展,顯得尤為迫切。
如何從戰略上破題?2003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提出“進一步發揮浙江的山海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海洋經濟,推動欠發達地區跨越式發展,努力使海洋經濟和欠發達地區的發展成為我省經濟新的增長點”,將此作為“八八戰略”的重要內容。自此,山海協作工程綱舉目張,統籌區域協調發展成為浙江一以貫之的戰略選擇。
浙江省委書記袁家軍表示,要念好新時代“山海經”,進一步完善省域統籌機制,實施差別化區域政策,挖掘區域發展特色優勢,系統性增強內生動力,推動形成全域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新格局,為實現共同富裕提供浙江示范,開辟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新境界。
打開山門 向海借力
一度愁著賣不出去魚的邱正堯,最近長舒了一口氣。邱正堯家住開化縣長虹鄉真子坑村,這里地處浙皖贛三省交界,山高谷深、道路崎嶇。當地村民利用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引溪澗山泉,養起青魚、草魚?嘤阡N售渠道跟不上,養魚效益并不樂觀。
近日,遠在300公里外的桐鄉送來了福音。根據山海協作方案,桐鄉與開化簽訂《古法養殖清水魚協議書》,為村民免費提供魚苗,并利用閑置魚塘資源養殖清水魚,由桐鄉有關農業公司回購統一銷售。如此一來,困擾村民的前期魚苗資金、后期魚的銷路等問題,全都迎刃而解。
“以前自己掏錢買魚苗,還擔心賣不出去,現在只管養殖,其他啥也不用愁!鼻裾龍蛐χf,魚還沒出塘,就被訂購一空,收入比以前漲了兩三倍。
“開化生態優勢明顯,而桐鄉市場活躍,資金更充裕、服務意識更強,兩地開展山海協作可實現優勢互補!蓖┼l市發改局對口支援服務中心主任紀勇說,開化的清水魚銷往上海等地,山區優勢產業得以做大做強,群眾實現增收致富。桐鄉也在山海協作中受益,不僅拓展了產業轉型升級空間,更關聯上下游產業,培育出更加完備的現代產業集群。
山海協作工程啟動以來,歷屆浙江省委、省政府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山”與“!弊V寫了一曲攜手互助、優勢互補、共同致富的動人樂章。
開展山海協作、推動區域協調發展,關鍵在人。為解決山區人才難題,浙江建立山海之間的干部人才雙向交流制度,不斷組織優秀干部人才到山區掛職、駐村任職等,幫助山區改善“造血”功能。
“山區26縣是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重點難點,也是突破點!闭憬“l展改革委主任孟剛說,浙江多年來一直致力于山海協作、推動山區26縣發展,邁入新階段,全省上下從思路到作為都煥然一新。浙江將以更大決心、齊心協力、超常規舉措推動山區跨越式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陸海統籌、山;陌l展新格局,開啟山區高質量發展共同富裕新征程。
“飛地”起飛 借梯登高
地處浙西的衢州,群山環抱,生態環境優美。但長期以來,經濟總量小、產業結構不完善、高端人才匱乏。與衢州一衣帶水的省會杭州,互聯網產業、數字經濟發達,在產業、科技、人才等方面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
如何發揮比較優勢,實現協調發展?“飛地”園區是杭衢兩地深化山海協作、先富帶后富的重要舉措。
位于杭州市余杭區未來科技城的衢州海創園,是近年來衢州市為推動杭衢兩地深度融合打造的產業“飛地”。一頭連著杭州,一頭連著衢州;一邊是資本與人才的高度聚合,一邊是產業落地的廣闊空間。杭州和衢州山海攜手,“飛地”效果逐步彰顯,吸引一批高科技海歸人才和團隊。
“園區創業成本較低,有很多優惠政策,還協調解決了孩子上學問題!睂W⒂谥腔鄢鞘醒芯康那f建林從英國回來,在對比多地后,他決定將公司放到衢州海創園。
為解決發展人才制約因素,衢州海創園做了大量工作。作為浙江首個跨地市級行政區建設的創新“飛地”,衢州海創園努力推動衢州和杭州發展同頻共振。工作生活在杭州,創業反哺為衢州,這一創新舉措,為先富帶后富探索出一條新路。
先富帶后富,需要高能級平臺支撐。日前公布的《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實施方案(2021—2025年)》明確,探索完善山海協作“飛地”建設機制,高水平建設“產業飛地”、山海協作產業園,支持山區海島在省內外中心城市探索建設“科創飛地”,推行共享型“飛地”經濟合作模式,打造助力山區發展高能級平臺。
“山區作為‘飛出地’,到省內沿!w入地’開展異地投資建設,可以‘借船出海、借梯登高’,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實現優勢互補、合作共贏!泵蟿偙硎,浙江將持續深化山海協作產業園建設,努力把山海協作、推進山區跨越式高質量發展打造成為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標志性工程。
精準“造血” 惠及民生
共同富裕,一個民族也不能少。
景寧,全國唯一的畬族自治縣,在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增進民族團結上走在全國民族自治縣前列!墩憬哔|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實施方案(2021—2025年)》提出,全面推進少數民族地區鄉村振興,深化景寧全國民族地區城鄉融合發展試點。
群山莽莽、交通閉塞,讓畬鄉景寧長期受資源要素制約。隨著山海協作深入推進,大量資源、項目、平臺和機遇,為大山注入澎湃活力。
“山海協作不是簡單的‘富幫窮’!丙愃形N、景寧縣委書記陳重認為,景寧坐擁畬鄉風情、山區特點、環境優勢,“只有立足自身,激活造血功能,才能實現跨越發展!
增強“造血”機能,成為景寧深化“山海協作”的重要方向。景寧與溫嶺共同出資2億元,建設生態旅游文化產業園。項目啟動后,很快吸引茶山公園、民間博物館等一大批項目入駐,串聯起周邊旅游項目,形成“一園多點”新布局。產業園建成后,為景寧帶來2萬個就業崗位,年營業收入超3億元。
如今,這種轉化正不斷惠及群眾!澳詈谩胶=洝,就要讓老百姓更多受益!标愔卣f,打造山海協作升級版,要更加關注老百姓“錢袋子”。在新一輪協作中,景寧將不斷拓展領域,加強與沿海地區產業、人才、科技和社會事業等方面的深度合作。
念好“山海經”,畬鄉人將再不會感到“山高路遠”了。
。ń洕請蟛稍L組成員:瞿長福 黃 平 顧 陽 郁進東 崔國強 柳 文 趙田格格 執 筆:柳 文)
(責任編輯: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