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形成了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長盛不衰的文化基因。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做好出土文物和遺址的研究闡釋工作,把我國文明起源和發展以及對人類的重大貢獻更加清晰、更加全面地呈現出來”。這為推動甲骨文研究更上一層樓提供了重要遵循。
甲骨文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脈。2017年,我國申報的甲骨文成功入選《世界記憶名錄》,凸顯了甲骨文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重要地位。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致信祝賀甲骨文發現和研究120周年時強調:“殷墟甲骨文的重大發現在中華文明乃至人類文明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甲骨文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統,是漢字的源頭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脈,值得倍加珍視、更好傳承發展!毖芯考坠俏,不僅有助于深入認識今天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而且有助于推動人類早期文明史探索。
文字的出現是文明發展到相當高程度的一種表征。例如,2006年安陽殷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為世界文化遺產,這自然得益于殷墟考古發掘成果已展現出一個堪稱王朝都城的大型遺址,同時也與殷墟出土的10余萬片甲骨刻辭有著直接關系。盡管迄今仍有許多甲骨文單字無法準確識別,但我們還是可以大致了解甲骨刻辭的內涵。甲骨刻辭中對商王朝的生動記載,無可辯駁地證實了這一文明古國的存在及其在世界文明發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殷墟甲骨文所記錄的商王朝后期的形態、發展狀況及其特征,呈現了人類文明發展史上一種具有代表性的早期國家模式?梢,我們之所以要深化甲骨文研究,不僅在于其所具有的文化遺產價值,更在于甲骨文研究有著極其重要的世界性學術價值,即揭示中國早期國家特征,進而思考世界上早期國家的形成與模式等問題。
深化甲骨文研究,需要探討和揭示甲骨刻辭內涵尤其是歷史意義,從而開拓研究新局面。熟悉甲骨文研究的學者都知道,正確理解一片甲骨刻辭的內涵,并不僅僅取決于其中的所有文字是否可識,有時雖然文字已經成功考釋出來,但相關的刻辭內容我們卻沒有完全讀懂。學術在不斷發展,前輩學人以為是正確的解讀,也未必完全符合甲骨刻辭的真實內涵。因此,后輩學者應盡可能利用現代電子檢索資源,對具有重要學術價值的甲骨刻辭進行重新審視,尤其是那些關乎重大史實的甲骨文資料,例如大量直接反映商人文化和思想觀念的祭祀刻辭、反映商人與周邊古代族群關系的戰爭刻辭等,從而切實推動對中國早期國家乃至人類早期文明史的研究。
甲骨文研究往往需要經過長期的、多學科交叉的學術積累,從而實現水到渠成!八健弊匀徊蝗菓{個人的功力和天賦,還與某一階段甲骨文研究所達到的水平有關。一個人的學術突破,往往需要建立在眾多學者共同努力的基礎上,其他研究者考釋甲骨文的見解即便不一定正確,也可以給有關研究者提供借鑒,使其少走彎路。所以,甲骨文研究的進展要靠研究者特別是年輕學者遵循學術發展規律,在扎實治學中有所突破。
。ㄗ髡邽楸本┐髮W歷史學系教授、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專家委員會委員)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楊秀峰
)